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,人们以为高温能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,因而对夏季寄予厚望。现在事实证明,高温对疫情并没有显著的缓解作用。
气候不是主要原因
美国德克萨斯大学(The University of Texas)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日前发表在《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)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,温度和湿度并不是影响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。
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(Jackson School of Geosciences)和考克雷尔工程学院(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)教授Dev Niyogi表示:“就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而言,气候因素排在最末。”
研究人员将温度和湿度结合成为一个数值——“等效空气温度”,并分析对比了这一数值和新冠病毒自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在不同地区的传播情况。研究规模自美国各州开始,逐渐拓宽至其他国家(地区),最后覆盖全世界。
此外,研究人员以美国各州为单位,利用手机数据研究当地居民的旅行习惯,以此调查了感染新冠病毒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。
研究人员调整了每一张量表的参数,以此确保其结果不受各地区人口差异的影响。
数据显示,气候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小于3%,且没有迹象表明某种特定类型的气候会加剧或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;而人类行为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较大,其中个人行为的影响尤为明显。新冠病毒感染率上升的两个首要因素是旅行和走出家门,分别占34%和26%,人口密度因素占23%,城市密度因素占13%。
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传播不受高温或低温天气的影响,几乎完全取决于人类行为。
该研究共同作者、美国普渡大学(Purdue University)研究助理萨亚德·占士地表示,“这项研究表明,每个人应该自觉采取预防措施,且城市居民应该有意识地避免接触新冠病毒。”
专注人类自身的新视野
Niyogi表示,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了新视野,即必须从“人类自身”分析相关现象,即人类的日常生活。
此前的研究都将当下和未来的气候看作一个系统,不断缩小其规模,然后分析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。而这次的研究则完全相反,从人类接触病毒开始,不断向外扩展。
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(Ohio State University)博士生、生物化学家兼药剂师玛丽安·巴尼亚萨德为该研究的共同作者。她表示,“高温天气能遏制新冠病毒传播”这一假设不成立的原因有两点:一,试验所用的病毒并不是新冠病毒;二,试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。实验室条件是特定的,受到研究人员的监督,而社会环境则不同。
巴尼亚萨德表示,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导致了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,这项研究证明了分析新冠病毒如何在人类社群间传播的重要性。
Niyogi认为,由人类自身向外拓展正是目前亟需的新模式,研究人员可以此研究病毒接触人类的途径,以及人类和环境的相处模式。
未参与该研究的佐治亚大学(University of Georgia)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马歇尔·谢帕德评价道,该研究澄清了气候和新冠病毒之间的联系,引领了未来研究的正确方向。